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在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存储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数字化档案对保护历史遗产、传承文化精髓以及推动科研等方面起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中不仅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传递,也需确保数字化呈现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的形体瑕疵,如文件的倾斜、扭曲等,常对阅读和进一步的计算机处理带来难题,因此,为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处理和利用提供更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积极开展研究纠偏矫正技术便显得尤为重要。
档案数字化纠偏矫正的常用方法:
1. 图像预处理。
(1)灰度化。灰度化是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以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并提高后续纠偏算法的效率,在灰度化过程中,每个像素的红、绿、蓝(RGB)值根据特定的公式转换为一个单一的亮度值,从而实现颜色到灰度的转换。二值化
(二)二值化。二值化旨在将彩色或灰度图像转换为仅包含黑白两种颜色的图像,以简化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二值化处理通过选定一个阈值,将图像上的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与此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像素点的值设置为最大或最小值,从而实现图像的二值化。常用的二值化方法包括全局阈值法和局部阈值法,全局阈值法选取一个全局统一的阈值,适用于图像亮度较为均匀的情况,例如Otsu算法能自动计算出最优的全局阈值。
2. 人工处理。
档案数字化纠偏矫正过程中,专家审核与校对是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该方法依赖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识别和纠正可能在自动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在这一机制中,两位专家独立审核同一份档案,然后对比他们的校对结果,任何不一致之处将由第三位专家进行仲裁,以确保校对的准确性。校对过程分为初级和高级两阶段,初级阶段由具备基础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初步校对,主要识别明显的错误,高级阶段由资深专家进行,重点解决专业术语和复杂内容的准确性。通过众包平台,吸引更广泛的专业人士参与校对工作,平台用户可对数字档案的扫描和OCR结果进行在线校正,通过用户之间的互相审核提高校对质量;此外,为保持专家校对的效率和准确性,定期对参与校对的专家进行最新技术和领域知识的培训,这样可确保其专业知识与当前标准和技术保持同步。
3. 人事档案纸质资料转化成PDF格式。
该手段主要涉及文档的扫描、图像处理和输出管理几方面,在扫描阶段,为确保原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需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进行操作。扫描后的图像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歪斜,这里就需采取图像校正技术,可用Adobe Acrobat等专业软件中的“纠偏”功能自动检测并纠正歪斜的文档,以Adobe Acrobat为例,采用的算法能识别文本行的角度,并调整至水平或垂直方向,如自动校正无效,还可手动调整,通过指定文档上的直线,软件即可据此重新定位内容,实现纠偏。
在颜色校正方面,由于古老文件发黄或有斑点,要进行适当的色彩调整,因此,可用滤镜去除黄色调,增强白色背景,使文档看来更接近原始状态,具体数值上可以调整亮度提升10%-15%,对比度增加5%-10%,饱和度降低10%左右,以期达到最理想的视觉效果;接着是图像锐化处理,通过图像编辑软件的“锐化”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例如,在Photoshop中运用“无悔锐化”滤镜,让文字边缘更加明显,但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噪点和失真。最后,在导出为PDF格式时,应选择合适的压缩设置以确保文件大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平衡,通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例如JPEG2000或JBIG2,可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减小文件尺寸,比如,将一个单页原始扫描大小约为10MB的图像,通过JBIG2压缩后只有1-2MB,但文本仍保持清晰、可读。
最后,档案数字化纠偏工作是档案数字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意义深远且影响广泛。通过严谨细致的纠偏流程,将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数据录入错误、文件格式不规范、档案分类混乱等问题一一修正,确保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