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档案数字化逐渐成为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然而,档案数字化加工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有着一系列较为复杂的流程。由此一来,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之前,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档案数字化规划,对于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充分发挥档案价值至关重要。它涵盖从前期准备到长期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需全面考量,精心布局。
档案数字化规划的主要内容:
1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然而,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致力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
经过实践,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档案数字化规划中,还应明确数字化目标与范围。基于前期调研,需明确档案数字化目标。短期目标可设定为实现常用档案的快速检索与在线查阅,提升工作效率;长期目标则是构建全面、高效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助力组织战略决策,实现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例如,学校的档案数字化长期目标可能是通过对教学档案、学生成长档案的分析,为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确定数字化范围同样关键。是对全部档案进行数字化,还是优先选择利用率高、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呢?一般来说,先聚焦核心业务档案和珍贵档案,如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档案、档案馆的历史文化遗产档案等。随着资源和技术条件成熟,再逐步扩大数字化范围。
最后,还要做好保障措施与后续发展规划。档案数字化离不开有力的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方面,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涵盖设备购置、软件授权、人员培训、数据存储等各项费用,并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等。人才保障上,加强内部人员数字化技能培训,也可招聘专业的档案数字化人才,组建高素质团队。
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从人员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网络防护、定期备份等多方面入手,确保档案数据安全。在后续发展规划上,关注行业新技术发展,如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适时对数字化系统进行升级。不断拓展档案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如开展档案数字化展览、开发档案数据分析服务等,持续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让档案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组织发展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