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数字化档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扫描线性CCD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陕西省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在长久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档案资源。为了更好地存储这些档案资源,陕西省积极开展数字化档案扫描服务。
陕西数字化档案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档案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创新,能够实现对档案和档案材料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并可通过组织系统专网实现档案的网上浏览和远程查借阅功能。按照档案业务工作流程,经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单位内部领导和有关科室可以在各自办公室查阅档案,外来查档单位可以在阅档室通过电脑查阅电子档案,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阅档。系统全面运行后,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档案由管理向信息研究与利用的质的转变。
第二,档案数字化采集:从档案实体库提卷后,首先拆卷、校对档案页数、区分高扫、平扫材料,然后进行数据采集。档案采集同时对图像进行纠偏、去污、去黑边等处理,校对档案目录、核对电子材料,完成初步审核。然后由专人再次对档案原件及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完成档案装订还原,对电子数据进行归档。为档案的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在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相互配合,协同操作,以流水线方式完成信息的采集、审核工作。
第三,档案数字化查阅:以组织系统专用资源网为网络基础,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在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了本地及远程查档、阅档功能。系统在安全方面进行了方考虑:可按日期、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完成阅档授权;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陕西档案数字化服务过程中,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和数字化档案成果的质量,应注意:
1.重视扫描件的凭证作用。档案是历史记录的真实凭证,它记录了当时的原始情况。作为凭证的档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信息内容,一部分是载体形式。
档案数字化就是将档案通过扫描设备转化为图像的过程,档案的信息内容需要保持原样的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内容,但是载体形式已经从转化为数字图像了,只能做到大致上保持视觉上的“原貌”。这种视觉上的原样标准,就是要遵循档案数字化的相关规范。
数字化扫描件本身不是档案,充其量只能算做副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字化副本。扫描件需要原件为支撑,有原件在,扫描件才有凭证效力,才能发挥凭证作用。档案保管部门,在出具档案证明时通过加盖馆藏章或者室藏章,为档案证明件提供合法性,提高它的凭证作用性。
2.做到有可为有可不为。档案原件上的污渍、折痕、附着物、装订孔等,不能使用图像处理功能予以清除。数字化扫描前需要做好前处理工作,如灰尘清除、折页抚平、附着物清理等操作,不意味着拿到档案纸张就开始扫描,扫描完再靠图像处理来修复。
数字图像需要调整符合视觉阅读习惯,如一些横排表格类材料扫描时是竖着的,图像处理时需要旋转成横排的。有些纸张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形成时文字内容就不清晰,在保持样貌的前提下,调整数字图像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等参数,最大功能的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
最后,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陕西省通过政策引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应用和服务流程优化,推动档案数字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陕西省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档案数字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