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采取数字化管理方式,将实体档案内容,转变为数字代码,存储到计算机内。档案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档案数字化输入。数字化输入操作,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将传统实体档案,全部输入到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体包括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和档案目录数字化。
2. 档案数字化转换。数字化转化的开展,是将纸质档案或者图像资料、音频资料等,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内。在实际操作中,借助相机设备或者摄影装备等,通过扫描拍照的方式,将纸质档案全部存储到计算机内。
3. 数字化档案接收。实现对数字档案的高质量接收,根据统一的标准,对信息进行转化,存储到档案数据库内。对数字档案的高质量接收除了能够起到保护原始档案文件的作用,还能提高档案利用率,便于档案使用和查阅,实现档案用户快速精准查阅。
档案数字化的具体工作步骤:
第一,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准备
1. 确定数字化对象与目标。档案数字化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哪些档案需要进行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的具体目标。这通常涉及到档案的种类、数量、保管期限以及利用需求等多方面的考量。在确定了数字化对象后,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人员分工、进度安排、安全管理措施等。
2. 建立目录数据库。在正式开展数字化工作之前,需要先建立目录数据库。这包括对档案进行著录,将全宗号、档案门类代码、保管期限、年度、实体分类号、卷号、件号、档号、文件编号、页号、页数、题名、责任者、文件形成时间等关键信息录入数据库。这一步骤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数字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第二,档案数字化的核心步骤
1. 档案出库与数字化前处理。根据工作方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数字化对象进行档案的调取、清点、登记等前期准备工作,并提交档案出库申请。经过批准后,严格按照档案库房管理规定办理出库手续,并与数字化部门共同清点无误后进行交接。在数字化前处理阶段,需要对档案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包括确定扫描页、编制页号、拆除装订和技术修复等。特别是对于破损严重的档案,需要先进行技术修复,以确保扫描质量。
2. 档案扫描与图像处理。档案扫描是数字化的核心环节。根据纸质档案原件的实际情况和数字化目的,选择合适的扫描设备和参数设置,确保扫描后的数字图像清晰、完整、不失真。在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避免使用可能对档案造成损害的扫描设备。扫描完成后,还需要对数字图像进行拼接、旋转及纠偏、裁边、去污等处理,以确保图像质量符合标准。这一过程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细致的检查,确保每一步都达到最佳效果。
3. 数字化质量检查。数字化质量检查是确保数字化成果质量的关键步骤。这包括对目录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以及对数字图像的清晰度、完整性、排列顺序等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重新处理。
第三,档案数字化后
1. 存储与备份。数字化的档案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或云存储中。根据需求和安全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以防止意外数据丢失或损坏。
2. 审查与验证。在完成数字化扫描加工后,需要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扫描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查过程包括检查扫描图像、光学字符识别和元数据等,以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或缺陷。
3. 数据挂接。数据挂接又称数据匹配,是数字归档中为保证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需要的流程。借助软件对数据库中的目录数据与对应的数字档案进行匹配挂接,并逐条对挂接结果进行检查,包括目录数据与数字档案对应的准确性、已挂接数字档案与实际扫描数量的一致性、数字档案是否能正常打开等,以实现准确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