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档案管理领域也积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与新兴技术手段相结合,发展出了档案数字化的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为了更好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数字化加工工作开始前,通常会制定一个统一的建设方案,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主要步骤:
1. 建立档案数据库。收集档案信息后,将档案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著录、标引出来,完成对档案信息的前期处理。之后采用数据录入的方式将档案信息前处理的结果转化成机读数据。最后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越有成效,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也就越有保证。
2. 建立网站,实施资源共享。建立档案机构(馆)网站,并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3. 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一般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要求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机构。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机构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 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
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具体要求:
1. 机构和人员
(1)应建立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组织,对数字化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安全保障、技术保障、监督检查、成果验收等,确保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工作人员,包括熟悉档案业务并具有较高的调查研究水平和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的管理人员,熟悉相关标准规范并能够为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人员,掌握一定数字化基础知识并熟悉本职工作的操作人员等。应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强化数字化工作的安全性,应加强对外聘工作人员的审核。
2. 基础设施
(1)应配备专用加工场地,并进行合理布局,形成档案存放、数字化前处理、档案著录、档案扫描、图像处理、质量检查等工作区域。
(2)加工场地的选择及温湿度等环境的控制不应不利于档案实体的保护。场地内应配备可覆盖全部场地的防火、防水、防有害生物、防盗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管理的设施设备。
(3)应合理规划、配备和管理纸质档案数字化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先进,能够满足数字化工作的需要。
3. 详细工作方案
(1)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详细工作方案,确保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2)纸质档案数字化的详细工作方案应包括数字化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成本核算、数字化技术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验收依据、人员安排、责任分工、进度安排、安全管理措施等内容。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档案的珍贵程度、开放程度、利用率、亟待抢救程度、数字化资金情况等因素。
(3)应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详细工作方案进行专家论证,确保其科学、规范、合理。
(4)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详细工作方案应经审批后严格执行。方案审批结果应与数字化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其他文件一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