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30-710-55300
E-mail:
zboao@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修业街与明理路博雅广场4号楼1104房
在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成为各行业关注的重点。档案数字化扫描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手段,能够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化、标准化的数字信息,极大地提升档案的保存、检索和共享效率。然而,档案数字化扫描并非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一项需要严格规范和高质量标准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档案数字化项目的成功实施,满足档案管理的长期需求,明确档案数字化扫描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
1.制定合理目标。档案数字化的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方便利用的数字信息资源。在开展工作之前,必须整体考虑数字化的目的及数字信息未来的应用,要考虑到数字化技术与存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因素。应进行科学运筹,系统规划,确保档案数字化目标得以实现。
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先对此项工作的实际需求展开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调查档案馆(室)的档案数量、质量,现有档案管理和服务状况;了解国内外同类机构的经验教训;分析数字化工作效益;研究数字化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档案数字化的工作目标,以及为完成此目标所需资金、人员、设备、时间等条件;对数字化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等。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确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人员安排和责任分工;进度安排、经费预算、验收依据、安全管理措施、招投标事宜;数字化技术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等。
2.遵守法规。在档案数字化扫描过程中,需要遵循档案保密和开放法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隐私权保护的法规和网络服务行为规范。
3.建立保障机制。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为确保档案原件安全,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以及数字化信息的安全,应建立以下三方面的保障机制。
(1)安全保障机制。为确保档案原件和档案数字化后信息的安全,在档案数字化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进行监控和限控。应建立档案交接制度,保证档案原件安全出库、人库,不丢失。建立数据安全保密制度,防止档案信息的扩散或流失。建立数据备份制度,防止数据丢失。建立数字化信息的利用规定,不能上外网的一定不准上。这些制度与规定在数字化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2)质量控制机制。为确保档案数字化质量,对数字化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加强质量监控管理。包括加工前期档案原件的检查,数据采集、处理过程,数字化后数字档案信息的质量检查,数据挂接是否准确无误,以及数据备份等方面。
(3)可用性保障机制。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档案数字信息的利用离不开硬件、软件等设备和技术支持。为确保数字信息长期可读性,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采用成功的迁移技术。
4.集成管理。将档案数字化与档案馆(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有助于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利用工作。如可以将数字化对象的鉴选与档案鉴定结合,将真正具有永久利用价值的档案列入数字化范围;数字化对象的修整与破损档案的抢救修复相结合,延长珍贵档案的寿命;数字化对象的整理编目和档案整理编目相结合,提高分类、著录和编目的规范化水平。
对于已经利用档案管理软件提供利用服务的部门,应将计算机档案辅助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档案目录信息和数字化档案原文信息及电子文件信息。
5.相互协作。档案保管部门、业务部门、技术部门等的相互协作,有利于发挥优势互补共享成果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效率。
综上所述,档案数字化扫描的要求是确保档案数字化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的关键。从技术标准的严格把控到操作流程的规范执行,从数据质量的精准校验到安全管理的全面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才能真正实现档案的高效管理、长期保存和便捷利用。